亲属被公安机关带走后,“24小时”是家属最关注的节点——超过24小时未释放,是否意味着会被正式拘留?徐海燕律师团队结合《刑事诉讼法》及上海司法实务,为您梳理法律逻辑,明确应对方向。
一、“24小时”不是拘留“触发线”,而是调查“法定时限”
不少人误以为“24小时不放人=必然拘留”,实则是对法律程序的误解。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:
传唤、拘传一般不超过12小时,案情重大复杂需拘留、逮捕的,可延长至24小时;
若已被拘留,公安机关需在24小时内首次讯问。
可见,“24小时不放人”是程序信号,而非必然拘留。超过24小时未释放,可能是已正式拘留,也可能因案情复杂、跨区域协作等经审批延长调查时间。
二、超24小时未释放:警惕拘留可能,盯紧3个关键节点
从上海实务看,超24小时未释放,被拘留概率极高,家属需关注:
拘留通知书送达:公安机关拘留后,除特殊情况,24小时内须通知家属,载明罪名、时间、羁押地。未收到可联系办案机关或委托律师核实。
“黄金37天”辩护期:拘留后,一般案件拘留期3日(可延1-4日),流窜、多次、结伙作案可延至30日,再加检察院7日批捕期,共37天。此阶段律师介入,有望争取不批捕(释放或取保候审)。
例外情况:可能变更为取保候审/监视居住,或因跨区域协作、证据补查延长至48小时,但需办案机关书面说明。
三、家属应对:理性行动,及时找专业律师
面对“24小时不放人”,家属易焦虑,建议:
主动核实:联系办案单位,或询问当事人工作单位、暂住地,查收户籍地邮寄信件。
重视律师会见:律师可确认当事人状态、排查违法讯问、指导应对,上海看守所流程严,本地律师能更快完成会见。
拒绝非法途径:“花钱捞人”不可信,易被骗且涉嫌违法,需通过律师合法辩护。
徐海燕律师团队深耕上海刑事辩护10余年,办理案件500余起。若遇此类问题,可提供免费法律咨询,助您应对刑事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