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来聊聊一个很容易让人混淆的法律问题:有合同就一定构成合同诈骗罪吗?很多人都不太清楚,其实合同和合同诈骗罪之间,可有着大大的区别呢,赶紧来看看吧
什么是合同诈骗罪?
合同诈骗罪,简单来说,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在签订、履行合同过程中,通过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、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。刑法规定,有以下情形之一,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在签订、履行合同过程中,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,数额较大的,就构成合同诈骗罪啦:
-
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。
-
以伪造、变造、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。
-
没有实际履行能力,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,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。
-
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、货款、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。
-
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。
有合同不一定构成合同诈骗罪
有合同并不代表就一定构成合同诈骗罪哦。判断是否构成诈骗,关键得看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。要是在签订合同过程中,行为人确实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,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,从而签订合同并骗取财物,那妥妥的构成诈骗。
但要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,只是出现一些纠纷或违约行为,可不能简单认定为诈骗。比如一方没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,但并不是故意骗取对方财物,这种情况一般属于民事纠纷,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解决就好啦。
真实案例分析
给大家讲个真实案例。甄某在某平台接受他人货运订单,双方约定直接送达且货到付款。可甄某呢,雇人把货物运到另一家物流公司转运,还向物流公司隐瞒与被害人的协议,要求物流公司虚开货运单并先行垫付运费。最后被害人得向物流公司支付全部运费才能拿到货物。甄某通过这种方法实施诈骗 10 次,骗了 5 万元。
对于甄某行为的定性,检察机关有三种意见:
1.认为应以强迫交易罪定罪起诉,因为被害人是因不给付就拿不到货物的威胁而处分财产,不符合诈骗罪行为模式。
2.觉得应以诈骗罪定罪起诉,甄某利用运输合同骗走货物,合同只是形式,实际侵害他人财产所有权。
3.主张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起诉,甄某在签订、履行合同过程中,冒用他人名义,隐瞒货物运送方式和价格等真实情况,使客户陷入错误认识,符合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。
最终,法院认定甄某构成合同诈骗罪。因为甄某实施诈骗行为发生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,有口头运输合同且有履约行为;甄某明显具有非法占有目的,且诈骗主观故意发生在财物取得前;甄某在整个过程中无真实交易意思,不符合强迫交易罪犯罪构成。
所以呀,宝子们,有合同不一定就构成合同诈骗罪,得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。大家在生活中签订合同,一定要小心谨慎,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哦。要是遇到相关法律问题,记得咨询专业律师~
遇到刑事案件,家属不知道怎么处理的,可以拨打上海刑事律师电话:13391128318(徐律师)。徐海燕律师团队,专业的上海刑事辩护律师,团队律师均执业于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,多年刑事辩护经验,提供看守所会见、取保候审、不予批捕、缓刑减刑辩护、无罪辩护等。